7月15日,“博州零距離”記者走進精河縣維郎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們正在緊張生產,縫紉機發出“咔嗒咔嗒”聲,車間內一派忙碌的景象。
精河縣維郎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服裝加工廠房內,工人們正在趕制交通反光背心
精河縣維郎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位于精河工業園區,公司創建于2015年8月,是自治州、精河縣的重點項目之一。三年多來,該公司不斷轉變經營思路,勇于發展創新,用好精河縣工業發展政策,從徘徊中的初規型企業,發展成為了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及帶動就業的規模型企業,也成為了自治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精河縣維郎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坐落在膠東半島的海濱城市--山東省威海市--山東匯泉工業有限公司全額出資建設的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項目占地面積127畝,計劃總投資1.3億元。該公司主要從事服裝加工、銷售,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貿易等。公司成立伊始,就搭上了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快車,在精河縣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創造了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速度快、成效好的投資項目記錄。
談起為何緣定精河縣,公司總經理吳福志自有思量。他說,近年來,沿海的紡織服裝企業招工很難,工人回鄉不回廠,導致母公司承接的國內外訂單只能完成10%,其余90%的訂單只能轉給其他企業。而精河縣勞動力轉移就業政策好,能解決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同時,精河縣區位優勢明顯,方便開拓歐洲市場,母公司不少訂單來自歐洲,如果由母公司生產,海運到歐洲要一個月時間,如果在精河生產,通過新亞歐大陸橋運到歐洲,只要7天時間。因此,母公司決定在精河縣建廠。
“建廠初期,精河縣不僅給了我們項目用地、基礎配套設施、廠房補貼等優惠政策,還讓園區服務中心人員幫助我們辦各種手續,遇到問題主動幫我們解決。精河縣把企業當作家人一樣對待,令我們非常感動。”吳福志總經理說。
工人正在趕制西服
建廠以來,該公司依托精河縣的人力資源優勢和國家賦予新疆服裝產業優惠政策,圍繞打造高起點、高水平的服裝加工基地,不斷完善管理機制。目前,維郎公司有4個出口訂單生產班組、1個內銷訂單生產班組、2個培訓班組,共有180余名員工,月生產服裝2萬余件。外銷訂單主要生產童裝、風衣、西服及冬季棉服等,產品主要出口中亞五國及歐美等國家。內銷訂單主要生產校服、執勤服、職業工裝等,產品已經入圍新疆地區軍服、校服生產企業目錄,成為了新疆地區軍服、校服重要生產基地之一。
該公司內銷部經理王紅俊說:“今后我們計劃增加私人定制班組,針對集體或個人著裝要求進行個性化定制,生產出高品質服裝,不斷豐富產品生產線。”
工人們加工的成品
今年36歲的張金鳳是精河縣大河沿子鎮呼和哈夏南村村民,2015年8月,她報名參加了精河縣人社局組織的招聘會,成為了該公司的一名員工,并赴山東威海的總公司進行為期3個月的技能培訓。培訓期間,張金鳳不僅學會了縫紉技術,而且每個月都有800元的生活補貼。經過3年的努力,張金鳳從一名普工晉升為出口訂單生產班組的組長,每月收入4000余元。
張金鳳說:“感謝黨的好政策及公司的好機制,讓我從一名農民變身為產業工人,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后我一定努力工作,嚴把生產質量關,為公司發展盡心盡力。”
勇立潮頭逐浪高,乘風破浪正揚帆。對于未來的規劃,吳福志堅定地說:“以良工精品為經營理念,充分利用好國家對新疆的優惠政策,搶抓機遇,快速發展,計劃在5年內發展成北疆最大的服裝生產企業。”
內容摘自《博州零距離》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