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可穎
巴拉巴拉高級設計經理
中國織繡、彩陶、書法、敦煌壁畫、兵馬俑…中華民族千年文明的結晶匯聚成“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的生活場景里,“傳統的”常常只出現在特定的節日里,旅游景區里,博物館里,我們或許認識它們,但可能從未仔細觀賞過,甚至當它們與世訣別,我們也未曾領會關于它們過往的“風花雪月”。而近年國潮的興起,層出不窮的品牌聯名合作,讓這些原本只能“被躺平”的傳統文化容光煥發、神采奕奕。讓傳統融入現代生活,換身“新衣”很重要。
“國潮興起,始于文化,終于原創。”第七屆“浙江省十佳服裝設計師”蔣可穎深諳其中的奧義,在負責balabalaX蘇州博物館X姚惠芬原創聯名設計之前,她就在一大摞文獻中,去到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廣袤天地里跋涉了一番。
·敢于打破傳統的桎梏·
“蘇州地處江南,清秀文雅是江南文化的一大特點,我們就是抓住了這種特色風格,想和蘇繡精湛的技藝做一次結合。”為了能將蘇繡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更加融會貫通,蔣可穎還特地學習了蘇繡、法式刺繡等高定刺繡工藝,“我們和蘇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姚惠芬老師的合作款,衣服前胸的蝴蝶刺繡,做成了立體效果,”她非常欣喜地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創新。”
和姚惠芬老師共創作品,溝通如何巧妙運用蘇繡技法
蘇繡的繡技具有“平、齊、細、密、和、光、順、勻”的特點,“平”是其首要的觀感,而法式刺繡喜用珍珠、磨細的貝殼、寶石等各種繡材,通過勾線、填充等處理方法形成具有立體感的一系列效果,雖然以蘇繡的巧奪天工,刺繡之物本就如活物、栩栩如生,但蔣可穎通過與姚惠芬地交流、碰撞,最終在衣服上呈現出了一只結合蘇繡和法繡,活靈活現的立體刺繡蝴蝶。
作品設計稿
當她回憶起和姚惠芬合作的場景,仍舊難掩內心歡愉和崇敬,“你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知道蘇繡真的比法繡更耐看,更精湛,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推崇這種中國傳統技藝。”
蘇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雖然體系上自成一派,但如果敢于突破桎梏的創新,或許能散發出更絢麗奪目的光彩。
學習蘇繡技法
·走新中式路線,傳統更合市場“水土”·
“新中式的對立面就是傳統漢服,我們的新中式,不是對傳統漢服的完全復刻,而是采用漢服中的某個元素與現代的時尚進行結合。”
在2022SS杭州國際時尚周balabala帶來的系列中,可以看到不少類似花瓣領、盤扣、玉佩流蘇、小玉扣等中國傳統服飾元素,它們與現代服飾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現代的生活環境,傳統服裝可能并不是很方便活動,我們捕捉到消費者的一個實際需求,就是舒適好穿。”蔣可穎如是說。
蔣可穎攜balabalaX蘇州博物館X姚惠芬原創聯名設計作品
參與杭州國際時尚周2022SS秀場發布
在本次國風系列之前,balabala就有做過一次敦煌系列,有數據顯示,市場反響非常出色,說明在民族自信不斷提升的當下,消費者還是很愿意為帶有中國傳統文化輸出的時尚產品買單的。新中式作為一種符合市場“水土”的融合形式,無疑是一種適合傳統發展的路線。
·開放的市場環境,讓傳統講文化說故事·
“杭州作為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經濟發達,人們在精神層面也會相對豐富,”蔣可穎透露,balabala新成立了高端項目組,主要做童裝高端線產品,“在杭州這樣的市場氛圍下,是可以支撐我們這樣的高端原創的。”她覺得:“低端的產品主要做性價比,而高端的產品就要講精神、講文化。”
很多中國傳統技藝因為純手工,或者缺少傳承人而面臨失傳甚至消失的境地,純手工加之繁復的工藝也與現代工業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即使通過創新重返市場,也會因為無法大規模量產或者價格昂貴而在市場難以生存。這部分傳統技藝注定和高端產品“接壤”,在開放的市場環境里,與懂的人才能“互訴衷腸”。
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穿上“新衣”后,總能覓得屬于它的現代天地。
信息來源:CFW服裝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