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雙下滑,其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其制品累計出口5460.5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7%;服裝及衣著附件累計出口6311.4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1%。
紡織服裝是人類率先進入工業革命的產業,也是大部分后發國家利用廉價勞動力進入全球市場的先行產業,并且隨著要素成本的不斷變化,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遷移。中國改革開放后,首先發展和依靠的是紡織服裝業,并且長期是創匯最大的產業。2022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3409.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紡織服裝業及其相關行業創造了近2000萬就業。
隨著中國勞動力等成本不斷上漲,一些紡織服裝企業多年以來陸續向低成本的東盟、南亞等地區轉移,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增收關稅加速了這一進程。在美國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同時,美國進一步借助政治抹黑打壓我國紡織服裝業,美歐制造的不確定性風險,迫使其紡織服裝市場逐漸與中國進行所謂的“脫鉤”,從而削弱中國利用該產業的創匯能力。
在過去三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得益于美國補貼居民的消費熱潮,以及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國的紡織服裝工廠停工導致的部分家紡和服裝產品訂單回流。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后疫情時代,全球服裝供應鏈正在經歷深刻調整,國際政經環境、貿易格局和市場規則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服裝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根據美國時尚產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度報告顯示,約61%的服裝零售企業,2022年在我國采購額未超過其采購額的10%,80%的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繼續減少從我國采購,轉向越南、孟加拉和印度等國。2022年,我國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下降5.4%,今年前5個月下降了18.3%,中國對美歐出口持續下降。盡管去年出口創下新紀錄,但行業景氣指數全年均在榮枯線以下,紡織業及化學纖維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7.2%及82.3%,較上年下降2.3%、2.2%。我國出口主要增量市場是東盟以及跨境電商。
衣食住行,紡織服裝是滿足人類基本生活需求的巨大產業,我國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產業體系,并擁有絕對的產能優勢。但是,我們正在遭遇雙重挑戰,一是基于成本或政治原因,中低端領域的企業和訂單正在向東盟、南亞等地區轉移;其次,歐美正在推動紡織服裝技術創新,歐美企業在服裝加工的自動化方面,投入巨大的創新資源以及在材料方面繼續領先,關鍵是解決勞動力瓶頸而實現本地化的自動化生產,實現產業回歸。
作為我國主要的創匯產業并創造龐大的就業規模,我們必須重視和鞏固紡織服裝產業的基本盤,而不是坐等產業優勢流失。紡織服裝產業已經成為高度技術化的產業,而非傳統產業,涉及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AR、先進化工等一系列技術應用,應該加強對企業創新發展的財稅支持,對紡織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紡織新材料、數字化改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給予扶持,鼓勵和幫助服裝企業培育國產品牌。
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優勢在于高質量的加工以及全產業鏈,但短板也非常明顯,即上游技術和材料還部分依賴進口,下游品牌力過弱。我國是最大的時尚消費國,也是最大生產國,但缺乏自己的大牌服裝,更沒有全球性品牌。國內消費最多的是廠牌而非品牌,出口中最具影響力的SHEIN則主要以廉價為競爭力。國內占據主流的快時尚服裝以外國品牌和境外加工為主。國內諸多服裝品牌因為多元化、多品牌擴張而陷入困境。我們必須強化上游的技術和材料創新力,以及借助國內服裝消費的個性化、時尚化、運動化、國潮等趨勢,強化設計與營銷,創造更多國產服裝品牌,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實現產業升級。
信息來源:CFW時尚網